2012年5月31日星期四

佛語//養生論100句([轉貼)


提升人品: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3、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4、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5、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6、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7、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8、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9、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
10、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1、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帶笑;放松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12、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怕。不是不說,而是要惜言慎語。
13、在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系”的想法,便能轉苦為樂,便會比較自在了。
14、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15、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16、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17、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
下它。
18、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19、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
的絕對不要。
20、感恩能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
就。
21、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
恩人。
22、遇到好事,要隨喜、贊嘆、鼓勵,並
且虛心學習。
23、少批評、多贊美,是避免造口業的好
方法。
24、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25、踏實地走一步路,勝過說一百句空洞
的漂亮語。
26、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
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堅定。
27、多聽多看少說話,快手快腳慢用錢。
28、唯有體驗了艱苦的境遇,才會有精進
奮發的心。
29、踏踏實實做人,心胸要廣大;穩穩當
當做事,著眼宜深遠。
享受工作:
30、忙而不亂,累而不疲。
31、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32、“忙”沒關系,不“煩”就好。
33、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松不要緊。
34、應該忙中有序的趕工作,不要緊張兮
兮的搶時間。
35、不要以富貴貧賤論成敗得失,只要能
盡心盡力來自利利人。
36、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
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37、隨遇而安,隨緣奉獻。
38、成功的三部曲是:隨順因緣、把握因
緣、創造因緣。
39、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
機緣未熟不強求。
40、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長的經驗。
41、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
42、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以慈悲處處給
人方便。
43、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煩惱也就愈
少。
44、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
,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45、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46、大鴨遊出大路,小鴨遊出小路,不遊
就沒有路。
47、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
轉。
48、“精進”不等於拼命,而是努力不懈

49、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
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50、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51、甘願吃明虧,是仁者;受辱吃暗虧,
是愚蠢。
52、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
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
53、用感恩的心、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
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
54、隨時隨地心存感激,以財力、體力、
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
平安人生:
55、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
是為了奉獻。
56、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
的。
57、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
獻的大小。
58、過去已成虛幻,未來尚是夢想,把握
現在最重要。
59、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
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60、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
辯,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61、積極人生,謙虛滿分;自我愈大,不
安愈多。
62、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
下等人安心於名利物欲。
63、你是有那些身分的人,就應該做那些
身分的事。
64、在安定和諧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
出新鮮的明天。
65、擔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
的動力。
66、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
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
67、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
的打算”。
68、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
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69、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
菩薩。
70、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
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71、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
死、不要等死。
72、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
件莊嚴的佛事。
73、每一個孩子,都是幫助父母成長的小
菩薩。
74、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
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權威。
75、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76、夫妻是倫理的關系,不是“論理”的
關系。
77、現在所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
得的,是現在所做的。
78、眼光,是你的智慧;運氣,是你的福
德。
79、喜愛的就想占有,討厭的就會排斥,
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80、經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
富人。
81、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痛不
一定是苦。
82、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
“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83、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
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84、不要用壓抑來控制情緒,最好用觀想
、用佛號、用祈禱,來化解情緒。

幸福人間:
85、好話大家說,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
轉。
86、大家說好話,大家做好事,大家轉好
運。
87、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語,多做一件好
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88、急須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89、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歡歡喜喜有幸
福。
90、內和外和,因和緣和,平平安安真自
在。
91、自求心安就有平安,關懷他人就有幸
福。
92、人品等於財富,奉獻等於積蓄。
93、奉獻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
94、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
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95、能不亂丟垃圾,隨時清撿垃圾,都是
做的功德。
96、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
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97、若希望人際關系相處得好,就要把心
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98、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
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99、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
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100、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諒解大的。
101、以全心全力關懷家庭,用整體生命投
入事業。
102、戒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布施、多奉
獻、多與人分享。
103、包容別人時,雙方的問題就解決了。
104、學佛的人,有兩大任務:莊嚴國土,
成熟眾生。
105、要做無底的垃圾桶,要學無塵的反射
鏡。
106、煩惱消歸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
人便是慈悲。
107、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108、凈化人心,少欲知足,凈化社會,關
懷他人。
1,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2,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
3,世上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二是行善
4,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5,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6,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就會活得快樂
7,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8,得理要饒人,理直氣要和
9,做該做的事是 智慧。做不該做的是 愚蠢
10,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11,口說一句好話,如口處蓮花,口說一句壞話,如吐毒蛇
12,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13,真正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它計較得少
14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15,天上最美德市星星,人間最美的是溫情
16,屋寬不如心寬
17,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18,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19,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20,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21,時時好心救市時時好日
22,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23,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24,並非有錢時快樂,問心無愧最心安
25,有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26,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為,能為,才能升華自我的人格
27,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28,人要自愛,才能愛普天下的人
29,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30,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養生論100句,生者必讀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 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裏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裏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14 與其相信藥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5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裏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靜坐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這個時候要沈住氣,定下心來多做些靜功來增加自己的氣血,以盡快度過這個時期。
17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8 人為什麽必須保持一定的饑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余的食物來釋放遊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20 靜心,靜氣,靜神,靜悟
21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麽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22 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24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25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27 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28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29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幹,水幹則地損。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31 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藥物就會立即見效。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麽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麽藥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發謂之機。箭在弦上要發出去,必須撥動這個機。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有一個機,只有觸動這個機,事情才會發生,不觸動這個機,其他的條件再多,也沒辦法引發事件。機就是這麽一個東西,它是事情發生的最關鍵因素。它是點,不是面。可是觸動這個點,就能帶動面。所以,病機就是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最關鍵因素,(也可以講,病機一開,人的病狀就會顯現出來,人就進入了“病” 的惡性循環當中。和病機相對的就是“生機”。生機一開,人就會進入康復這個良性循環當中。實際上病機和生機是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面,是一對陰陽。病機開了,生機就關了,而生機開了,病機也就自然開始關閉了。這個就是辯證法。)
32、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34 風寒陰陽暑濕,在在皆可使人致病。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富人多逸,故多氣惱。貧人多勞,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 
35 大病初愈,切忌理發洗足沐浴 
36 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欲杜此賊,當先攝心。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癡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欲求開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37 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39 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40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41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42 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
43 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44 午時屬心,此時可靜坐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45 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不然必損肺傷肝,萬望註意。
46 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
47 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第二以藥石、按摩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
48 養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損氣,反而不美。另不可貪多,貪則無恒而性急,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49 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連。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濟,則蒸氣內發。各部機體運動,可求得健康。此可於舌上察知。舌無水則不活,故活字以三點水加舌字。舌上可以報告內部各種病狀深淺,以斷生死。
50 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決信我這個病,非但可以養好,並且身體可以格外健康,保證長壽。因為自己機體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醫藥或靠何種營養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從今日起,我決定不許再去打擾我那病體,不許想著我那個病是如何病的,好壞都不許去計較它,只做個無事人。四、在這修理期內,不許想念工作,也不許悔恨喪失了時間和工作,專心一致,否則又遲誤了。
51 靜養法:安坐(臥)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己渾身如融化,不許用一毫氣力,好像沒有這個身子相似。呼吸順其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腳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氣血順暢。
52 修行要訣:寂照照寂 切忌用力 成佛作祖 無他秘密。 
具體要求:不許任何部分用一點氣力,包括意念、呼吸、肢體,做到:眼不觀,耳不聞,鼻不嗅,舌不嘗,口不納,心不想。此是唯一條件。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氣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氣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天然心歸本位。所謂引火歸元,又名水火既濟,為治療百病之總訣。 
53 為了養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麽回事?是因為太愛惜自己的身體了。為了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寵,怕吃虧,怕上當,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擔驚受怕,患得患失……這樣,他那顆心整天縮成核桃樣,像是被狗反復啃過,怎麽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養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遠離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會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槍,就是遇上,刀槍也不傷他。為什麽?因為他不把死當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沒法了。養生,並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經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經不再怕死,那麽死也就不再是問題。生死這一關過去,還有什麽過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夠長生。沒想到長生,反倒能長生。一心想著長生,反而死得快。長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帶現象。 
54 人有病,人還不以為有病,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 天天三更半夜還在網上的人,本身就是養生的大忌。

56 別貪那個小便宜,大便宜也別貪。一個貪字就含著禍。貪,患得患失會導致人得心臟病。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現。
57 不要天天想著吃什麽補陰,吃什麽壯陽。記住了,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用。
58 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是因為血不足,就需要先補血,因為血為氣之母,否則就成了幹燒器皿,把內臟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59 環境對人養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為什麽人在空氣清新的深山老林裏,會把痼疾養好的道理。因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質(負離子)會通過人在放松情況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體內部,從而滋潤孕養五臟六腑,使人重新煥發活力。還有重要的一點常人並不所知,就是人不僅僅是通過口鼻來呼吸,人身體的每個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們吸取著天地的精華。
60 人在松靜的狀態下,慢慢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在吸氣時,實際除了肺在吸氣,整個身體是在把體內的氣向外排,即把人的氣釋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氣時,實際人是在通過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氣。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說的“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61 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汙濁的環境中運動。
62 運動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二是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
63 什麽是悟性?什麽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擾的人總是把簡單的事情看復雜了、做復雜了。繁和簡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兩個方面。聰明的人看到的是簡單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復雜的一面。
64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麽?佛是心。
65 現代的醫院和法院差不多,動不動就給病人下了死刑判決通知書。而好多情況下,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為什麽這麽說呢?就以“癌癥”為例,癌癥現在在人們的心裏=死刑。其實如果我們不叫它癌癥,那麽對於病人來講,就等於給病人留下了希望,等於留下了生機。所以我講,現在的癌癥病人有大半是被嚇死的,是被精神壓力折磨死的。同時也是被醫院折磨死的。因為你一旦被診斷成了癌癥,那麽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處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為你是癌癥。事實上講,沒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從心生,一切病從心治。只要你還活著,你就有生機。找到了這個生機,對癥而治,你就會康復。 
66 現在是一個競爭,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亂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競爭是什麽?競爭就是把人們引入無限的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競爭,一方面又談什麽構建和諧社會,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嗎。 
67 根據陰陽互抱的原理來看,清與濁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將與體內汙濁之物相抱,從而把它們排除體外。 
68 汙濁之物的產生一是因為食入不幹凈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過多的食物,體內不能運化造成食物堆積成垃圾。
69 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生下來,他的命運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數的。他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該吃什麽不該吃什麽,如果能順著他的運數去做,就會平安無事。有悟性的人會發現、知道自己的運數,知道他應該幹什麽,不應該幹什麽。所以養生絕對不是簡單模仿,人雲亦雲。不要去羨慕別人,要從自己的心裏找到自己的悟性。那麽人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是否順其自然了呢?其實這太簡單不過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違背自然了。要做到順外面大自然的自然,還要順自己內在命運的自然,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 很多人一聽到醫師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都會顯現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希望用切、割、毒、殺等外來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事實上,諸如此類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71 真正的科學是什麽?就是因緣果報。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學。
72 沒有怕吃虧的心,沒有占別人便宜的心。換句話說,就是你能吃虧,別人就是要你命你都舍得,你都給他,而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不去貪便宜,那你的心還能不定嗎?世人誰能做到?但佛就做到了。
73 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但願您也能和我們一樣擁有這份自信。 
74 學問深時意氣平,心定則氣平。所以對於一個得道的人來說,觀察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也是相隨心轉的結果。
75 名為五欲之最難破者,色次之,財又次之,食與睡更次之。名心不死,無以入道。
76 百病之始,起於風邪乘入。如體氣虛弱,營衛失調,或憂思驚恐,酒色勞力,真氣耗而外邪入矣。
77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幹,水幹則地損。
78 對於醫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79 從當年希特勒繞開盟軍堅固防線攻克馬其諾防線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對付一些頑固的病癥,不能正面硬攻,要從其他的相關方面突破。如治療腎病,肝病這些頑固之癥,可通過調肺、脾等來達到效果。
80 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 人只有悟到什麽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後能順其自然,這個人就是神人。懂得陰陽了,懂得順其自然了,你就一定會成為良醫大德了。
82 什麽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任何事物都要經過生、長、收、藏的過程。你順應這個過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調節病人的平衡,怎麽會治不好病呢。
83 簡單和復雜是一對陰陽,越是復雜的事情,往往用最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解決。同樣,看似最簡單的問題,你往往解決起來並不容易,你付出極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決得了。這就和剛柔一樣,柔極能克剛,剛極柔不防。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有這個思路,遇到復雜的問題要去找簡單的方法解決,遇到簡單的問題不要忽視它,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和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就是對問題給予藐視,對過程引起重視。 
84 我們看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這個道理。吃飯睡覺有幾個人能順其自然,有幾個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為什麽?因為它太簡單了,正因為太簡單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這就是辯證法。
85 什麽是平衡?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麽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於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86 陰陽之道就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任何一對矛盾,如果一方脫離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約了。那它離消失、滅亡就不遠了。你看,當今社會,領導們都不喜歡制約,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貪汙受賄,其結果是什麽就可想而知了。陰和陽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個事物的出現,總有另它產生的因素,但同時總會出現另一因素來制約它。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道理。所以養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總有一個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時也會有一個制約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藥存在一樣。
87 什麽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陰的制約了,所以其下場畢竟是……,同樣人也不能一味消沈下去,這就是失去陽對他的制約了。 
88 如何具有大智慧,沒有博大的胸懷,哪來的大智慧。
89 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也要應時,到什麽年齡就要學他這個階段應該學的東西,否則就是不應時,不順其自然。但看看我們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有多少是學了應該學的東西。小時候應該學什麽,應該學德,學孝道,接著學識字斷句,再往下學如何做事。到青年學如何優生優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學習養生之道。到了老年,學放下心態,安享晚年。繼續教育學什麽,就是要學這些。
90 情誌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誌而起,你用藥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於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系鈴人。五誌能夠致病,五誌亦能解病。
91 養生有一條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陽氣不足,陽氣不足,死神就會找到你。這就是道家所講的,修煉人要有英雄的氣質。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 當你把什麽學問理解到她是非常簡單樸素的時候,這時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還感到她是那麽博大精深,深不可測,那是你還沒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見到茂密的樹葉,而沒看到她的根本,這時候你還是處於“有”的階段,沒有達到“無”的境界。一切離不開陰陽,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這個根本就是陰陽。知其一,萬事畢。
93 凝神定氣,物我兩忘。---養生的真諦。
94 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 五行相生相克的應用:凡是因五臟太過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對治。同樣,凡是因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決。這是運用五行的根本原則。
96 現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下工夫,這種追求的後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們對於物質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一旦這種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們的就是無止境的痛苦。其實,物質能帶來的享受,精神也能;藥物能治療疾病,心理療法也能做到。所以,我們用一生來追求財富,不如用一生來培養出一種好的心態,讓我們的精神達到一種超凡的境界。
97 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願我們都能擁有這份自信。
98 我們人體是一個充滿智能的機體,我們的身體有好多“哨兵”:牙齒、闌尾、扁條體等。本來一旦我們的身體有異常時(通常是“上火”),這些哨兵會立即做出反應通知大腦。聰明的人這時候就應該調整心態,檢討自己,讓自己平和下來。但現在我們的西醫都做了什麽?你疼不是嗎,我把你們通通切除掉。現在更有甚者,發明了一種儀器,你不是得了過敏性鼻炎打噴嚏嗎?我把你鼻子裏的敏感區神經燒毀,這樣以後你怎麽刺激它都不會打噴嚏了。西醫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可能我們再生病後,切掉的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了。
99 記住,我們偶爾拉肚子、打噴嚏、咳嗽、發燒等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修復系統在工作,不要一出現這些癥狀就濫用藥物。
100 很多重病或絕癥,都只有一個理由:恨。當這恨沒了,病也必一起消失。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勸 世 歌
回頭好,回頭好,世事將來一筆掃。
紅塵堆裏任他忙,我心清靜無煩惱。
終日貪,何日了,只恨家中財帛少。
無常到,沒大小,不用金銀不用寶。
不分富貴與王侯,年年多少埋荒草。
看看紅日落西山,不覺雞鳴天又曉。
急回頭,莫說早,小小孩童易得老。
財高北半富千箱,孽障隨身何時了。
勸世人,回頭好,持齋念佛隨身寶。
看來名利一場空,不如修心念佛好。                               佛教的財富觀 
一、怎樣看待財富   生活中,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創造並享用財富。尤其在今天,個人生活的改善,自我價值的體現,社會效益的達成,都是以財富的增長作為衡量標準。但正如俗話所說的那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識財富的作用和過患,往往就會被它所傷害。
  那麽,佛教又是怎樣看待財富的呢?

  1、毒蛇
  在佛經裏,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某日,佛陀率弟子阿難外出乞食,看見路邊有一壇黃金,佛陀立刻對阿難說:“看,毒蛇。”阿難亦應聲答道:“果然是毒蛇。”師徒倆的對話恰巧被附近一對農民父子聽到,便懷著好奇心前來觀看。一看之下,不由欣喜若狂,趕緊將黃金帶回家中,以為這從天而降的幸運將改變他們的貧困生活。改變的確是發生了,但完全不是他們希冀的那樣。當父子倆帶著金子去市場兌換時,卻被人告到了官府。原來,他們撿到的金子是竊賊從宮中盜出,在逃跑時棄於路旁的。他倆人贓俱獲,有口難辯。這對樂極生悲的父子在臨刑時,才領悟到“毒蛇”的真正含義。 
  類似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近年來,甚至有部分領導幹部也由人民公仆淪為以權謀私的罪犯。剖析他們蛻變的軌跡,我們可以發現,金錢是如何一步步腐蝕著他們的靈魂。如不久前發生在廈門的特大走私案,直接牽涉到各級部門的工作人員達三百多人。當那些昔日地位顯赫的特權階層身陷囹圄時,想到的是什麽?當他們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時,想到的又是什麽?“物必自腐,而後蟲生”,正是對金錢的貪婪導致了他們的墮落,使他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嚴重扭曲。種種教訓足以使我們警醒到:金錢雖然誘人,但也有著致命的殺傷力。所以致命,一是人類的貪欲使然,一是沒有認識到財富背後隱藏的陷阱。 
  金錢何以會成為萬惡之源?首先是來源問題,這在拜金主義盛行的今天尤其值得重視。以往的生活條件雖不富足,但在安貧樂道的傳統觀念影響下,人們依然能夠知足常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物質文明以其巨大的衝擊力,將中國從道德社會迅速推向了功利社會。金錢的誘惑和貧富分化帶來的危機感,雙重地困擾著人們。在利益的驅動下,許多人喪失了理智,置法律及道德於腦後,不擇手段地謀取財富。或造假賣假,以不法手段來騙取錢財;或鋌而走險,以走私販毒來牟取暴利;或以權謀私,利用工作之便來貪汙受賄……當這些不法行為和金錢結合在一起時,人們往往就一葉蔽目,知法犯法,在所不辭。 
  其次,是不正確的使用。如果擁有財富而沒有健全的心智,沒有處之泰然的超脫,就很可能在金錢的蠱惑下失去理智。如果說貪、嗔、癡三毒是潛伏在我們生命中的危機,那麽,使用不當的財富往往是引發它們的導火索。很多驟然暴富的人,或是吃喝嫖賭,或是揮霍無度,結果使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這是因為財富使用不當引起的過患。
  第三,是對財富的執著。據有關報道,東南亞金融風波之際,香港精神病院病人猛增。院方為治療這批特殊的病人,以模擬的股票交易使下跌的股票上升,借此緩解他們因破產而帶來的心靈創傷。由此我們也可以認識到,如果將積聚財富作為生活的唯一目標,那麽一旦失去財富,就會失去整個精神支柱,這樣的人生無疑是可悲的。

  2、凈財
  佛經中也把財富當做凈財。所謂凈財,就是清凈的財富。凈財不但是維持生計的必要條件,同時還能利益社會、造福人類。那麽,什麽樣的財富屬於凈財呢?
  首先,來源是正當的。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謂道,就是正當的謀生之道,也就是八正道中的正命。只有通過勤勞、智慧獲得的財富,我們才能心安理得地享用,不必有任何後顧之憂。
  其次,要懂得合理使用。佛陀一再告誡我們要奉行簡樸的生活原則,因為欲望一旦鼓動起來,往往就難以控制;奢侈的生活習慣一旦養成,往往就難以放棄。和地球的資源一樣,人的福報也是有限的,過分放縱自己的欲望,不僅對身心有百害而無一益,更會將幸福提前支取。 
  第三,對財富不能有貪著之心。無論我們貪著什麽,它都會成為傷害我們的利刃。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如果我們貪著財富的話,那麽沒錢時我們會因貧困而煩惱;有錢時又會因為擔心財富失去而煩惱。所以我們要認清財富的實質,了知財富的無常不定,而不是把它看成是永恒的;了知財富在人生中的局限性,而不是把它看成是唯一的。當我們真正能夠將財富視為身外之物時,我們就不會被它所傷害。 
  “水能覆舟,也能載舟。”財富同樣如此。財富本身並無所謂善惡之分,而是取決於它的實際用途。為富不仁者以它來作惡,慈悲眾生者以它來行善。因此,我們大可不必“視金錢如糞土”。只要是通過正當渠道獲得的財富,我們又能合理地分配使用,以此造福社會,並且沒有貪著之心,那我們就是財富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隸;我們所擁有的財富就不是毒蛇而是凈財。

二、財富與道德、修行   對於佛教徒來說,如何將學佛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或許很多人都曾面臨過這樣的困擾。在多年的弘法過程中,常常有信眾就類似的問題前來請教。我覺得,作為學佛的人,首先要澄清兩個觀念:一是追求財富和道德是否對立?二是追求財富和修行是否對立?

  1、追求財富與道德是否對立
  在傳統的儒家哲學中,往往將義和利對立起來,因此很少談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數人都恥於言利,似乎金錢就是庸俗的代名詞。應當看到,盡管君子固窮的清貧思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落實到生活中,還是不乏言行不一的偽君子。因為利益是如此地實際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難抵擋它的誘惑。
  而西方人本思想則肯定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只要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對利益的追求就是道德的。正如思想家狄德羅所說的那樣:“一切人類社會的經濟都依賴一普遍而又單純的原則:我願意幸福,但是我和別人一起生活,他們和我一樣,也願意幸福;讓我們尋求使自己、同時也使別人幸福、至少不能妨礙別人幸福的方法。” 
  佛教所說的善,也就是道德的內涵,同樣是結合利益來說明的。《成唯識論》卷五曰:“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僅對現世有益,更能惠及未來生命;就自他雙方而言,善行不僅能使自己獲利,同時也能利益社會大眾。相反,如果只顧眼前利益而無視法律的存在,只顧個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這種行為不僅和道德相衝突,從究竟意義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對立的。佛教中這樣的一首偈:“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生活中,非法行為往往也能給人們帶來眼前的利益,或許有些無知者會感到羨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卻不會動心。因為通過非法行為而得到的利益只是暫時的,這種風光決不會長久。 
  作為在家居士來說,我們的行為首先要符合法律規範,同時還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利益。無論經商還是為人,信譽都是極為關鍵的,用現在的話說,信譽就是品牌,就是無形的資產。信譽從哪裏來?就是從道德行為而來。在激烈的商戰中,能夠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擁有良好信譽的企業。而唯利是圖的投機者,必然會落得“害人終害己”的下場。 
  因此,追求財富和道德並不是矛盾的。如果說道德是追求利益所應遵循的準則,那麽,利益就是道德行為帶來的果實和收獲。

  2、追求利益和修行是否對立
  很多人學佛後覺得世俗生活毫無意義,而從事世俗勞作更是在浪費生命。這也使得社會對佛教形成了諸多誤解,以為學佛是消極厭世的表現,是對人生責任的逃避。學佛和追求財富真的不可兼得嗎? 
  佛教將正當的謀生手段稱為正命,反之即為邪命。假如我們放縱自己的欲望,非法求財,損人利已,這樣的行為和修行自然是對立的。我們常常可以發現生活中有那麽一些人,學佛的同時還在繼續造作惡業,以為只要拿出部分錢財布施或供養三寶,就可以抵消自己的罪孽,可以從中獲得心理平衡。其實那只是他們的自我安慰而已。我們要知道,布施和供養雖然會給我們帶來福報,但並不能因此抵消惡業,更無法改變生命中累積的煩惱習氣。所以我們在選擇職業之時,必須符合法律與戒律的雙重規範,用正當的手段謀取財富,這和修行並不是對立的。 
  同時,我們在工作中一樣可以修行。《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法華經》也說:“一切資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這都說明了工作與修行的統一。在我們的觀念中,往往將修行理解為念佛、拜佛和打坐、誦經。事實上,那僅是狹義的、形式上的修行,而“修行”二字的內涵遠遠不止這些。所謂修行,即對行為的修正。我們的行為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意業,即思想的行為;一是身業,即身體的行為,一是語業,即語言的行為。凡夫無始以來被無明所蔽,身口意不斷造作不善之業。修行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來改造自己,從思想上擺脫貪嗔癡煩惱,從行為上不再造作殺盜淫妄諸業,進而能以無常見、無我見、無自性空性見,了知一切有為事相如夢幻泡影。所以說,時時保持正念,就是最好的修行。具備了這樣的前提,所謂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財富   雖然學佛與道德、修行並不是對立的。但無始以來的貪心,使我們很容易對財富產生執著。所以說,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財富?答案並不是簡單的是與否,而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待。在佛弟子中,有出家眾,也有在家眾;有唯求自我解脫的聲聞眾,也有發願救度眾生的菩薩眾。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發心,有不同的追求。

  1、人天行中 責無旁貸
  對於在家居士來說,首先要解決個人生計。與此同時,往往還肩負著家庭責任。為人父母者要養育後代,為人子女者要贍養老人,這都需要相應的物質條件。佛教徒要慈悲一切眾生,如果我們連身邊的親人都無力照料,又怎能利益更多的人呢?不僅如此,作為公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還有相應的社會責任需要承擔。如果我們連個人和家庭的生活都無法維持,本身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並加深社會對佛教徒的誤解。
  除了以上這些責任和義務,身為佛弟子,還要具有助人為樂的情懷。不論是儒家還是基督教,都勸導我們要有愛心。在今天這個社會,貧富分化越來越懸殊,雖然部分人已達到了小康水準,但還有很多人依然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在邊遠地區,不少孩子因為家庭貧寒而失學,不少老人因為生活困窘而晚境淒涼,這些人都需要我們以實際行動去幫助。只有具備了相應的財力,才能為他們解決現實困難,提供生活保障。否則,即使有心幫助他人,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出世修行 少欲知足
  作為出家僧人來說,如果傾向於出世解脫,就應奉行少欲知足的生活準則。早期的原始僧團,佛陀要求比丘們依四依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坐、穿糞掃衣、吃腐爛藥。除此而外,出家後所能擁有的,不過是三衣一缽而已。因為出家就意味著對世俗生活的放棄,對物質享樂的放棄,從而排除一切幹擾,將整個身心安住在對佛法的體悟中。 
  從修行的角度來說,簡單的物質條件更容易使人保持內心的單純。凡夫最大的特點就是心隨境轉,今天的人為什麽心特別亂?就是因為生活環境太復雜了,物質享樂太豐富了,使我們不知不覺地沈溺於聲色刺激中。
  所以,佛法提倡的出世修行,是以儉樸的生活方式為原則。我曾去法國的梅村參觀,那是由一行禪師主持的禪修中心。雖然法國的現代化程度很高,但梅村營造的氛圍卻簡單而又自然。因為修行是為了斷除煩惱、熄滅妄想,在儉樸的生活環境中,物欲刺激相對要小得多,幹擾也相對要少得多,心自然就容易靜下來。 
  而奢華的生活,對財富的過多占有,都會使我們的貪著越來越大,妄想越來越多,從而對修行構成巨大的障礙。尤其當我們缺乏相當的定力時,更需要以簡單的生活來減少物欲,借助環境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心。

  3、積聚資糧 廣度眾生
  菩薩道的修行與解脫道又有著不同的特點。菩薩不僅要自我完善,還要慈悲一切眾生,廣度一切眾生。在菩薩奉行的六度四攝中,都是布施為先,包括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施。 
  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修行時,曾發十二大願,幫助一切為饑渴所惱的有情。他教導我們:“應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可見物質給予也是幫助眾生的方式之一。所以,發了菩提心的人可以去賺錢,可以擁有很多財富。只有擁有更多的財富之後,才有相應的能力幫助眾生。但前提是不能有貪著之心,否則就不是菩薩的境界了。
  與財布施相比,法布施才能令眾生真正地離苦得樂。法布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存技能,一是佛法真諦。對於生活無著的人來說,物質救濟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而幫助他在社會上自強自立,才能使他得到更大的受用。而更為究竟的方式,則是引導他契入佛法,“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所以說,作為學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財富,關鍵是看自己的發心,看自己是在哪一個層面上修行。如果從出世解脫的層面來說,就不應追求財富;如果想進一步發菩提心,那麽,以財富來利益眾生,也是行菩薩道的途徑之一。

四、怎樣追求財富 緣起的色身,必須假衣食才能延續。尤其在工業化社會,我們的個體生存和他人是分不開的,沒有農民為我們提供糧食,沒有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為我們提供生活所需,我們將寸步難行。一方面,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財富;一方面,我們又要通過財富去交換他人的勞動成果。所以,學佛的人同樣需要財富作為生存保障。那麽,佛弟子應該如何追求財富呢?

  1、明了因果
  佛法告訴我們:如是因感如是果。世間的一切吉兇禍福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沿著因緣因果的規律在發展。
  佛教講三世因果,因而對人生也要從三世因果中去認識。貫穿著三世因果的力量為業力,包括引業和滿業。引業決定了我們生命的趣向:或升天享樂,或墮落地獄,或繼續為人;而滿業則決定了我們一生中的窮通禍福。所以說,人生的一切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明了人生因果的最大意義就在於,我們可以主動把握自己的命運,為未來人生規劃美好的藍圖。如果我們真正懂得命運就是由自身行為所決定,也就不會因失意而抱怨天道不公;更不會帶著僥幸心理去為非作歹。財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賺錢同樣有它的因緣因果之道。其中的因,既包括往昔種下的業力,也包括今生付出的努力。除此而外,還有很多客觀的因素,如市場的需求、致富的機遇等等。

  2、廣種福田
  “人天路上,修福為先。”我們的生活順利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自的福報。福報就像土壤,如果是肥沃的土壤,無論種什麽都容易獲得豐收;而在貧瘠的土地上,同樣的付出卻不會有同樣的收獲。為什麽有些人事事如意?這並不是上天的格外恩賜,也不是命運的特別垂青,而是他們往昔種下的福田使然。所以對每個人來說,福報都非常重要。 
  收獲是由播種而來,我們想要在人生中擁有福報,就要在深信因果的前提下廣種福田。
  福田有三,首先是恩田,對有恩於我們的一切,都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報答,包括父母恩、師長恩、國土恩和眾生恩。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他們不僅給予我們生命,並將我們養育成人,為三界中最勝之福因。而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師長的教誨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生存的技能的培養,都來自師長的教育。國土恩也是我們要銘記在心的,因為國家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空間,提供了安全和福利的保障。再就是眾生恩,世間生活是緣起的,要依賴各種條件,對一切有恩於我們的眾生,都要知恩報恩。我們不僅要對人類要懷有感恩之心,對哺育我們的自然也要心懷感恩。一個心懷感恩的人,看到太陽升起時才會有感激的心情;聽到鳥兒鳴叫時才會有欣喜的感受,否則就會忽略這一切的存在,更不會懂得去珍惜,去善加呵護。 
  其次是悲田,就是從慈悲心出發,盡自己所能幫助千千萬萬需要幫助的人。在菩薩道的修行中,利他與自利是一體的。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所付出的愛心和努力,就播下了善的種子。這不僅能使他人獲得利益,同時也能使我們完善自己的道德,升華自己的人格。 
  第三是敬田,就是恭敬一切應當恭敬的人,這裏主要是指佛、法、僧三寶。因為有佛陀作為我們修行的榜樣,有佛法作為我們修行的指南,有僧團作為我們修行的依怙,我們才能在生死流轉中獲得真實的依靠和解脫的途徑。因此,三寶對我們可謂恩同再造。我們應當以至誠的心來禮敬三寶,有一分虔誠,就能獲得一分佛法的受益。

  3、生存技能
  除了培植福田外,我們還應重視今生的努力,因為福報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得到體現。哪怕天上會掉下陷餅來,還需要我們伸手去撿,否則也是枉然。佛法所說的因緣,包括內因和外緣兩個部分,內因需要外緣來成就。 
  在今天的社會,這就意味著相應的教育和職業訓練。沒有謀生的技能,即使擁有福報,也像堆在倉庫裏的種子一樣,不會發芽、開花,更遑論結果?如果我們受過專業教育,或有一門實用的手藝,就業機會就會增加。在自力更生的同時,還能以一技之長為眾生提供服務,為社會作出貢獻:“若諸菩薩,求諸世間工巧明處,為少功力,多集珍財,為欲利益諸眾生故。”工巧明為五明之一,包括一切正當的技術技能,能夠使我們更好地創造財富。在《華嚴經?十地品》中,佛陀對此作了詳盡的說明:“所謂文字、算術、圖書、印璽、地水火風,種種諸論,鹹所通達;又善方藥療治諸病:癲狂、幹消、鬼魅、蠱毒,悉能除斷;文筆、贊詠、歌舞、伎樂、戲笑、談說悉善其事;國城、村邑、宮宅、園苑、泉流、陂池、草、樹、花、藥、凡所布列,鹹得其宜;金、銀、摩尼、珍珠、琉璃、螺貝、壁玉、珊瑚等藏,悉知其處,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鳥鳴、地震、夜夢吉兇、身相休咎,鹹善觀察,一無錯謬;持戒、入禪、神通無量、四無色等,及余一切世間之事,但於眾生不為損惱,為利益故,鹹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佛法。” 
  由此可見,專業技能不僅是生存的必要保障,也是菩薩利益眾生的增上緣。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我們有福報並且努力的話,無論學習什麽專業,從事什麽工作,只要奉公守法,都有致富的機會,都有成功的希望。 

  4、如法求財
  前面說過,正命就是合理的謀生手段,也是修學佛法的八正道之一。將謀生方式作為修行的內容,足見其對於人生的重要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生中的黃金年齡幾乎都是在工作中度過。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將是最大的浪費;如果有意無意地造下惡業,就更是得不償失。 
  什麽才是正命的生活呢?作為公民,我們不能違背法律的規範;作為佛弟子,我們還不能違背戒律的準則。在家居士必須遵循的十種善行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反之,則是必須避免的十不善行。在佛經中,還列舉了十種非法謀財的現象。可嘆的是,這些不法行為至今仍然存在,並繼續危害著社會大眾。
  一、竊取他財:以搶劫、偷盜、詐騙等方式竊取他人財物,或將拾取的財物據為己有。
  二、違法貪汙:包括走私販毒、倒買軍火及收受賄賂、偷稅漏稅等等。 
  三、抵賴債務: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欠債不還,以不正當手段抵賴自己的債務;一是侵吞他物,如故意倒閉或攜款潛逃,從而侵吞他人的財物。
  四、吞沒寄存:以欺騙性手段,非法占有他人寄放或委托管理的錢財。
  五、欺罔共財:在共同合作中,以巧立名目、偽造帳目等方式,將共同財產轉移到自己名下。
  六、因便侵占: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損公肥私。
  七、籍勢茍得:利用職權替人辦事,從中撈取錢財。
  八、經營非法:包括漫天要價、短斤少兩等不正當經營手段。
  九、詐騙投機:包括造假販假、以次充好等非法經營方式。 
  十、賭博淫業:開設賭場或色情行業以牟取暴利。
  由此獲得的不義之財,不僅會玷汙我們的人格,遭受世人的唾棄,更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就像那對為黃金所害的父子一樣,到付出慘重的代價時,已悔之晚矣。所以,我們一定要如法地追求財富。
  如法求財包括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正如佛陀告訴我們的:
  “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
  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忽怠;
  三者當儲積,以擬以空乏。
  四耕田商賈,擇地而置牧;
  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
  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 
  開源就是掌握各種謀生和致富的手段,節流就是勤儉節約、量入為出。同時,我們還要勤修善業、培植福田。只要做到了這幾點,財富就會日益增長。 

五、合理的支配財富
  如果說賺錢體現了一個人的福報,那麽,如何使用卻反映了他的智慧。很多人可能覺得奇怪,花錢還需要智慧麽?這個世界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太多的消費渠道,商店裏琳瑯滿目的貨架在熱情地召喚著我們,媒體上觸目可及的廣告又為我們提供了選擇和參考。但我們要知道,改善物質生活並不是花錢的唯一途徑,更不是使財富發揮更大效用的最佳方案。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既富有又能為人敬重的卻不多。原因是什麽?主要就是取決於他們如何使用自己的財富。在對待財富的問題上,有幾種比較典型的例子。

  1、不合理的使用方法
  一類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吝嗇鬼,他們珍愛金錢超過生命。即使擁有再多,依然舍不得以財富去幫助他人,不但舍不得造福社會,也舍不得給家人使用,甚至舍不得給自己享用。這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精彩的描述,如巴爾紮克塑造的老葛朗臺及《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直到生死關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自己一生守護的錢財。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即使賺再多的錢,又有什麽意義呢?他們只是財富忠實的保管者而已,當他們撒手西歸之時,這些錢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一點利益。所以說,“身死留財,智者不為。”這種以積攢錢財、守護錢財為樂的方式是非常愚蠢的,當錢財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時,不過是些毫無意義的金屬和紙片。 
  另一種極端,就是揮霍無度的暴發戶。改革開放後,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尤其是沿海城市,很多人驟然暴富,卻沒有承受這份財富的健康心態,於是乎得意忘形,以一味揮霍來炫耀所謂的成功,沈溺於窮奢極侈的生活方式之中。他們將人生當作一場及時行樂的遊戲,覺得財富只有自己吃掉、花掉才真正屬於自己,只顧自己拼命享用,卻不願為他人付出分毫。這樣的行為同樣為社會所不齒,因為他們只是在無端地浪費財富,也是在無謂地消耗自己的福報。 
  還有一些人,虛榮心非常強,總是花錢做表面文章。即使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也要添置高檔的用品,追逐時尚的潮流,為此付出再多也在所不辭,這也是錯誤的生活觀念使然。在他們的心目中,名牌就是身份的體現,高檔就是價值的尺度。人的基本生存所需無多,我們需要飲食維持生命,可能吃多少?我們需要衣服抵禦寒冷,可又能穿多少?但我們為什麽在衣食無憂之後還不能滿足?因為很多需要已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是社會使我們產生的需要。我們吃飯,有時是為了吃給別人看,有時又是為了應酬需要而吃;穿衣也是同樣,有時是為了炫耀,有時是為了工作交際而穿。所以,現代人的衣食住行,已經演變為用來攀比的道具。 
  還有一些人,急功近利到盲目的地步,不惜孤註一擲,將所有家產用來作風險投資。他們不僅希望財富來得多一點,再多一點;更希望財富來得快一點,再快一點。而在這樣一夜致富的渴望中,人們很容易喪失正確的判斷能力,或是受騙上當,或是投資失策,最後落得傾家蕩產的悲慘結局。

  2、合理分配財富
  如果我們擁有財富而無理財之道,那麽,十分的財富或許只能發揮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們為其所害。如何合理地支配我們的財富呢?佛陀也在經典中為我們作了具體的指導。 
  財富應分作四份。第一分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開支;第二分用以投資增值,否則財富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第三分用以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第四分用以慈善事業,一方面回饋社會大眾,一方面為自己耕耘福田。其實這也是一種投資,是對於未來幸福的投資,而我們能從中收獲的,決不是有限的財富所能比擬的。
  哲學家西塞羅曾經說過:“追求財富的增長,不是為了滿足一己的貪欲,而是為了要得到一種行善的工具。”只有將財富當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財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那麽,人間就會充滿溫暖,許多社會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一味享用財富,福報總會有耗盡的一天,也就不再屬於我們所有;一味地積蓄財富,也未必就能屬於我們所有,因為貨幣會貶值,股票會下跌,銀行會倒閉,即使將財產緊緊地鎖在保險櫃中,又能有幾分保險系數?所以佛法認為,只有布施出去的錢財,才會真正屬於我們所有。就像播下的種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會為我們帶來百倍、千倍、甚至千萬倍的收獲。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既是收獲者,也是播種者。只有不斷地播種和耕耘,才能使我們“恒懷歡悅,身意牢固,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為當下的人生和未來的解脫積累足夠的資糧。 
六、從物質財富到精神財富  現代人追求財富,總是停留在物質財富的基礎上。以為擁有物質財富就有了人生的一切。其實物質財富只是滿足人生基本的需要,人生的低級需要。一個人如果只會追求物質財富,那也只能說明他的生命層次是很低的;而只是停留在物質財富的追求上的人,他的生命層次永遠都提高不上去。所以,一個人當他的物質財富可以滿足基本生存的時候,他應該進而追求精神財富。

  1、何為精神財富 
  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其影響之深遠決非物質財富可以比擬。回顧歷史,無論是古羅馬的繁榮,還是盛唐時的富足,都不再能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任何物質幫助。保留下來並至今影響著我們的,是古聖先賢的精神感召,是歷代智者的思想傳統,是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 
  佛陀的一生,身無長物,居無定所,卻為我們留下了三藏十二部經典,為我們指明了趣向解脫的道路。在他的身後,一代又一代的追隨者,都得益於佛陀留下的智慧,通過修學佛法獲得了究竟安樂。除此而外,還有耶穌為我們留下的博愛精神,孔子為我們留下的仁義教育……無法想象,如果沒有這一切,我們今天的文化會是怎樣?我們今天的世界又會是怎樣? 
  在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中,唯有人類同時擁有精神和物質的雙重世界。飛鳥走獸都懂得為覓食奔忙,如果人類也僅僅是為了生存而生存,那和動物又有什麽區別?當基本生存解決之後,我們對生活的感受,更多是來自於精神體驗,它的平衡與否,正是決定人生幸福的關鍵所在。 
  我們的精神世界,主要由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和人生經驗組成。一個擁有美德的聖賢,不論處於什麽樣的時代,都能潔身自好;一個洞明世事的智者,不論遭逢什麽樣的人生境遇,都能從容面對。所以說,只要擁有充實的內心世界,我們就有能力抵禦外界的一切幹擾。

  2、精神財富甚於物質財富
  物質財富是外在的,雖然我們可能擁有房產、存折,擁有汽車、家電,但所謂的擁有,只是一份使用權或保管權而已。佛教說財富是五家共有,或是天災,或是人禍,都會將它們化為烏有。所以,這些身外之物是虛幻不實的,隨時都可能更換主人,而內在的精神財富才是我們真正可以依賴的無價之寶。 
  我們可能會失去財富,但不會失去智慧;我們可能會失去健康,但不會失去慈悲;我們可能會失去家庭,但不會失去愛心;我們可能會失去事業,但不會失去信仰。 
  如果智慧、慈悲、愛心和信仰也會失去的話,那只是由於我們不加珍惜而選擇了放棄,選擇了自甘墮落。我們嘆息世風日下,嘆息人心不古,事實上,這正是由於人們的精神世界貧乏所致。在今天,舊的價值觀被推翻了,新的價值觀卻沒有如期而至。在丟棄了“越窮越光榮”的口號之後,壓抑已久的物欲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被無休止地激發出來。隨著社會商業化的進程,人們的貪欲空前地膨脹起來:對奢侈品的需要,對財富積累的需要,對權利和虛榮的需要……這些需要是如此迫切,使我們來不及按部就班地去實現。俗話說,“財迷心竅”,當我們的眼中只剩下金錢的時候,不僅職業道德不見了,甚至倫理道德也不見了。  
  在金錢掛帥的旗幟下,很多人似乎已經忘卻了精神的需求。正是這種忘卻,使我們的內心處於嚴重的失衡狀態。為什麽今天的人對物質的需求如此迫切?對財富的積累如此貪婪?就是因為在我們的內心世界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在指引,沒有崇高的理想在驅動,沒有堅定的信仰在支撐,甚至沒有道德的力量在約束。為了追求物質財富,我們不僅忽略了精神財富,甚至以喪失精神財富為代價。當我們的精神世界成為一片廢墟之時,物質能否填補其間的空白?能否成為我們人生的無悔追求?  
  失去物質財富,只會使生活受到暫時的影響;而一旦失去精神財富,不僅會影響到我們一生,更會殃及後代。不難想象,一個精神空虛的父母會給子女什麽樣的教育?一個見利忘義的長者會給後代什麽樣的影響?所以,精神文明建設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未來人生,影響到我們的子孫後代,影響到人類的發展前景。  
  所以,我們要培養心靈深處的慈悲和愛心,培養生命內在的信仰與智慧。對於人生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財富,才是永遠可以從中得到受益的源泉。 

  3、法財甚於世財
  作為佛教徒來說,除了追求世俗財富而外,更要追求功德法財。什麽是功德法財呢?那就是佛法。 
  在《華嚴經》中,佛陀告訴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不僅供養如此,在我們所熟悉的《金剛經》中,佛陀還處處以較量功德的方式,告訴我們法布施的利益:“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所以說,無論是供養還是布施,功德法財都遠比世間財富更為殊勝。 
  我們知道,世間的資產有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之分,事實上,所謂的固定資產也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房產會折舊,設備會損耗,它們的使用壽命都是有限的。如果說有什麽可以稱為人生的固定資產,那麽只有功德法財才是當之無愧的。功德法財似乎是無形的,但它卻不會隨著我們的死亡而消失,不會隨著生命形式的轉換而失去價值。不僅如此,這善的種子還會不斷為我們帶來豐厚的饋贈。從這個角度來說,法財對於人生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有形的錢財。  
  佛經中處處強調法財遠比世俗財富的重要性。因為佛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人生的困惑,樹立人生的正確觀念;可以幫助我們解脫人生的煩惱,可以幫助我們開發生命中無盡寶藏。成就智慧,成就無量功德,這絕不是物質財富能夠代取代的。 

七、結束語
  很多人都認為,財富是自由的保障,似乎有了錢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事實上,占有越多就越不自由。因為欲望是被逐漸激發出來的,占有得越多,期待和牽掛也就越多。曾幾何時,萬元戶就是富裕生活的標準。可多少萬元戶因此滿足了呢?有了一萬,就會想著十萬,然後是百萬、千萬。往往是錢越多就感覺缺得越多,使生活不停地圍繞這個軸心運轉,從而忘卻了人生的根本。 
  有個比喻說,假如把財富、事業、榮譽、地位都比作0的話,健康就是前面的那個1。否則,即使擁有再多,也還是等於0。但我們常常意識不到這一簡單的道理,為了掙錢毫不顧及身體。結果“年輕時以健康換金錢,年老時以金錢買健康”。那麽,健康是金錢可以買來的麽?金錢可以換來最新的藥品,換來精細的護理,但並不能保障我們的健康。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為獲取財富使健康遭受的損失固然是金錢無法彌補的,但我們為謀取私利而使心理遭受的傷害就更難以愈合。欲望是無限的,財富卻是有限的。我們為盡可能多地占有財富,不僅直接或間接地侵占了他人利益,也使我們自己滋長了重重煩惱。這些內在的傷害或許不會在短時間顯現出來,但它的影響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所以,我們必須對財富有正確的認識。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懂得如法求財、合理使用;才能從容地駕馭它,而不是被它左右;才能成為財富的真正主人。
成功激勵格言精選匯編  
1、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馮兩努——香港著名推銷商)
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5、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6、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家。
7、蟻穴雖小,潰之千裏。
8、最有效的資本是我們的信譽,它24小時不停為我們工作。
9、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
10、銷售世界上第一號的產品——不是汽車,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
    自己推銷給別人之前,你必須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銷給自己。
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腳踏實地地邁一步。
12、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
13、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只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14、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15、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
    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6、你的臉是為了呈現上帝賜給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一定要成為你
    工作最大的資產。
17、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18、世上並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只是被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於胎死腹中的策略。
20、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21、出門走好路,出口說好話,出手做好事。
22、旁觀者的姓名永遠爬不到比賽的計分板上。
23、上帝助自助者。
24、怠惰是貧窮的制造廠。
25、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26、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須種植更多的玫瑰樹。
27、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28、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29、回避現實的人,未來將更不理想。
30、先知三日,富貴十年。
31、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麽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32、偉人所達到並保持著的高處,並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
33、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
34、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
35、夫婦一條心,泥土變黃金。
3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37、沒有口水與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
38、一個有信念者所開發出的力量,大於99個只有興趣者。
39、忍耐力較諸腦力,尤勝一籌。
40、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於改變自己。

41、兩粒種子,一片森林。
42、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
43、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小心為兄弟,
    以希望為哨兵。
44、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45、未曾失敗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
46、人生偉業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7、挫折其實就是邁向成功所應繳的學費。
48、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
49、忘掉失敗,不過要牢記失敗中的教訓。
50、不是境況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況。
51、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52、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靠自己永遠不倒。
53、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54、只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
55、一滴蜂蜜比一加侖膽汁能夠捕到更多的蒼蠅。
56、真心的對別人產生點興趣,是推銷員最重要的品格。
57、自古成功在嘗試。
58、一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
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59、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鬥,他就是個有價值的人。
60、生命對某些人來說是美麗的,這些人的一生都為某個目標而奮鬥。

61、推銷產品要針對顧客的心,不要針對顧客的頭。
62、沒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別人的幫助,也沒有人窮得不能在某方面給他人幫助。
63、凡真心嘗試助人者,沒有不幫到自己的。
64、積極者相信只有推動自己才能推動世界,只要推動自己就能推動世界。
65、每一日你所付出的代價都比前一日高,因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你都要更積極。 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為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銷蝕,擡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
66、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
67、行動是成功的階梯,行動越多,登得越高。
68、環境永遠不會十全十美,消極的人受環境控制,積極的人卻控制環境。
69、事實上,成功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敗的結果。
70、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
71、成功的法則極為簡單,但簡單並不代表容易。
72、如果寒暄只是打個招呼就了事的話,那與猴子的呼叫聲有什麽不同呢?事實上,正確的寒暄必須在短短一句話中明顯地表露出你他的關懷。
73、昨晚多幾分鐘的準備,今天少幾小時的麻煩。
74、拿望遠鏡看別人,拿放大鏡看自己。
75、使用雙手的是勞工,使用雙手和頭腦的舵手,使用雙手、頭腦與心靈的是藝術家,只有合作雙手、頭腦、心靈再加上雙腳的才是推銷員。
76、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77、“人”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眾”人的事業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78、競爭頗似打網球,與球藝勝過你的對手比賽,可以提高你的水平。
   (戲從對手來。)
79、只有不斷找尋機會的人才會及時把握機會。
80、你可以選擇這樣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決心;創意、樂意。
81、無論才能、知識多麽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於事。
82、如同磁鐵吸引四周的鐵粉,熱情也能吸引周圍的人,改變周圍的情況。
83、網絡事業創造了富裕,又延續了平等。
84、好的想法是十分錢一打,真正無價的是能夠實現這些想法的人。
85、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86、高峰只對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來說才有真正意義。
87、貧窮是不需要計劃的,致富才需要一個周密的計劃——並去實踐它。
88、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89、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鬥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90、苦想沒盼頭,苦幹有奔頭。
91、當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92、窮不一定思變,應該是思富思變。
93、自己打敗自己的遠遠多於比別人打敗的。
94、如果我們做與不做都會有人笑,如果做不好與做得好還會有人笑,
    那麽我們索性就做得更好,來給人笑吧!
95、這個世界並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夠經
    受得住嘲笑與批評忍不斷往前走的人手中。
96、成功需要成本,時間也是一種成本,對時間的珍惜就是對成本的節約。
97、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98、投資知識是明智的,投資網絡中的知識就更加明智。
99、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100、顧客後還有顧客,服務的
101、忍別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是為了收獲得不到的收獲。
102、銷售是從被別人拒絕開始的。
103、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嘗,好機會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104、生命之燈因熱情而點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105、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
106、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
107、人的才華就如海綿的水,沒有外力的擠壓,它是絕對流不出來的。流出來後,海綿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108、每天早上醒來,你荷包裏的最大資產是24個小時——你生命宇宙中尚未制造的材料。
109、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為止。
110、成功決不喜歡會見懶漢,而是喚醒懶漢。
111、未遭拒絕的成功決不會長久。
112、外在壓力增加時,就應增強內在的動力。
113、股票有漲有落,然而打著信心標誌的股票將使你永漲無落。
114、只要我們能夢想的,我們就能實現。
115、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116、做的技藝來自做的過程。
117、成功的信念在人腦中的作用就如鬧鐘,會在你需要時將你喚醒。
118、偉大的事業不是靠力氣、速度和身體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 意誌和知識的力量完成的。
119、只有千錘百煉,才能成為好鋼。
120、肉體是精神居住的花園,意誌則是這個花園的園丁。意誌既能使 肉體“貧瘠”下去,又能用勤勞使它“肥沃”起來。為人處事100條——修身必讀  現在的社會中,由於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可謂是千依百順,這樣必然忽略了“禮”的教育。“禮”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規範,已經脫離了原先為封建時期森嚴的等級制度服務的本質,而是維系社會良好風氣的道德規範。下面這100條細節,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記住並做到,會讓你終身受益,也會讓人對你刮目相看!
1、別人給倒水時,不要幹看著,要用手扶扶,以示禮貌。
2、別人對你說話,你起碼要能接話,不能人家說了上句,你沒了下句,或者一味的啊啊,是是。3、有人盯著你看的時候不要直視對方,假裝沒註意到。
4、心情不好,再好的護膚品和化妝品也補救不了皮膚。
5、睡眠不好,會使人說話語無倫次,反應遲鈍,黑眼圈突出。
6、別人釋放“有毒氣體”的時候不能嫌惡地躲開或者拿手扇,裝作若無其事。
7、被領導訓斥的時候,不要低頭,要直視領導,表示接受批評,領導的火就會慢慢消退,否則,領導會火上加油。(這條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
8、女人一輩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錢花。
9、吃完飯退席時說:“我吃完了,你們慢用。”
10、給人遞水遞飯一定是雙手。
11、坐椅子不要翹起來。
12、吃飯要端碗,不要在盤子裏挑揀,不要拿筷子敲碗。
13、最後一個進門要記得隨手關門。
14、送人走要說:“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禮貌。
16、遞刀具給別人要記得遞刀柄那一端。
17、不揭別人的短處。
18、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不要遊移。這樣顯得很沒禮貌。
19、幫別人倒茶倒水之後,壺嘴不要對著別人。
20、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1、遇到那種往裏往外都能開的門,拉而不是推。
22、說道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諾。
23、不要貪小便宜不要貪財,錢再多也有花完的時候。
24、屋裏有人的時候,出門要輕手關門。
25、這個世界不相信眼淚。
26、與其花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讓男人花空心思留住自己。
27、人窮誌不短。
28、盛飯或端茶給別人時,如果中間隔了人,不要從別人面前經過遞,而要從別人後面繞過遞。
29、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本事。
30、學會溫柔學會聆聽。
31、去別人家裏,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32、在酒桌上與別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於對方的,特別是對方是長輩或領導,敬酒的時候要站起來,以示恭謹。
33、晴帶雨傘,飽帶幹糧。——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34、如果問別人話,別人不回答你,不要死著臉皮不停的問。
35、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發出聲音。
36、撿東西或者穿鞋時候要蹲下去,不要彎腰撅屁股。
37、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即使他是錯的,也不要先辨駁,等大家都平靜下來再解釋。
38、做事情要適可而止,無論是狂吃喜歡的食物還是鬧脾氣。
39、在朋友家吃完飯,要主動幫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飯已經很辛苦了,不能還讓主人清理。
40、生活中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你不可能與每個人都合拍,但是有一點是四海皆準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
41、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42、把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的還擊。
43、人活在這個世上,首先要學會一個“忍”字。
44、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不要輕易告訴對方你的秘密。
45、錢不是靠攢的,會花才會賺。
46、學無止境,不僅僅是學書本知識,更要學會怎麽待人處事,社會遠比你想象的要復雜。
47、不要跟同事議論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無心之言很可能成為別人打擊你的證據。
48、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職。
49、只有錯買,沒有錯賣。不要只顧著貪小便宜。
50、有時候孤單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要自己調劑。
51、有真正的朋友,但不知你有沒有福氣遇到。不管有沒有遇到,都不要否認它。不要算計別人,尤其不要算計自己喜歡的人。對自己喜歡的人,不要使用手段去得到。
52、最勇敢的事情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不要害怕欺騙,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騙。
53、借錢的時候,心裏要有個底,就是要想著這個錢是回不來的。所以借出去的錢永遠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損失範圍之內。可以承受的數字以內,即使回不來,也是心裏早準備好的。自己不能承受損失的數目,就不能借。
54、最好的朋友之間,除非他窮的吃不了飯了,否則最好不要有經濟往來。許多可貴的友誼都敗壞在錢上。
55、君子可寓意於物,但不可留意於物。
56、出門在外能忍則忍,退一步海闊天空。
57、擦桌子的時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58、打電話接電話第一句話一定要是:餵,您好;掛電話的時候,對方如果是長輩,或者你的上司,那麽就等對方先掛了你再掛。如果你自己就是長輩或上司,那就主動先掛電話,別讓電話那邊的人等。
59、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60、不隨地吐痰扔東西,如果沒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裏。
61、多看書對心靈有益,你會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62、是你去適應社會,不是社會來適應你。
63、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要笑在人前笑,要哭一個人躲起來哭。
64、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裏。
65、簡單的事情復雜做,復雜的事情簡單做。
66、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天上不會掉餡餅。
67、不管什麽條件下,仔細刷牙,特別是晚上。
68、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沒有早餐喝杯水也一定要。
69、少說別人是非,把自己管牢。
70、你是無價之寶。 
71、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買單。
72、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怨天由人,在做之前要想想應不應該,出了事要學會自己解決。
73、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
74、如果是彈簧門,不管是拉還是推,請先出後進。如果身後有人應主動把門扶好,防止門彈回拍到別人。別人為自己開門一定要說謝謝。
75、有禮貌應該是對所有人,無論是上司,長輩,餐館服務員或是路邊撿垃圾的老者。
76、不要插隊。你爭取到的,只是等待的那幾秒。可是你失去的,卻是別人對你素質的肯定。如果實在有急事,向排在你前面的人說明情況。這時候,大多數人會主動讓你站到第一位。
77、不要追求笑到最後,要看看誰最後笑。
78、倒酒倒滿,斟茶斟半。在國內倒酒是要倒滿的,以示尊敬,在國外,或者對外賓,尤其是倒紅酒,不管給誰到,一定是少於酒杯的一半,三分之一左右。
79、晚上從朋友家回來,到家後一定要告訴朋友,你到家了。不管人家關不關心這是禮貌。 如果有朋友晚上回家,發一個短信問有沒有到家。
80、從外面回來如果家裏做好了熱飯,不能馬上就去吃,要把溫度適應一下,最好喝口溫水暖暖牙,聽說這樣可以防止你老年牙疼,掉牙早。 
81、飯局上,每上一道菜,讓領導和長輩先動筷,或是主動將菜轉動到他們面前。
82、別人睡覺的時候,盡量放低走路、做事或說話的音量。
83、節約是好的,但不要小氣。
84、伸手不打笑面人。
85、不重要的小事上不要斤斤計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86、說話時請和他人保持距離,不要緊貼別人。
87、說話還是多用“您”“請問”這樣的敬詞,多用“麻煩您”“打擾了”“實在很抱歉”之類表示歉意的詞,多用“好嗎”“行不行”“您覺得呢”等等探詢語氣的詞。
88、別人講話時不能打斷,聽完別人的意見,哪怕不同意也要溫和的點頭以示尊重。
89、公共場合,手機鈴聲、信息提示音調的輕聲一些,最好是震動。講電話時不要興致勃勃地提高音量、手舞足蹈,破壞了周圍的寧靜,讓別人都不得不註意到你,那是很失禮的。
90、正在和眾人談論事情的時候,電話響了,要告訴同事:對不起,你們先談,我接個電話。91、出門拜訪別人,主人送你時,一定要說:請留步,不用送了。
92、第一個進電梯時,要摁住按紐,等後面的人都進來。出來時,如果你是下級、是晚輩,如果時間不太急,就等別人出去你再出。
93、別人把很珍惜的或者很昂貴的東西送你時,最好不要接受。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時,物質會破壞了珍貴的友情。
94、同學請吃飯,一定要再約時間回請。
95、當別人向你尋求幫助而你幫不上忙時,應該表示歉意,再想法補償。比如,“上網查一下,上面說不定有……”,永遠不要生硬地用一個“不”來拒絕別人,那樣會顯得你特別冷漠、傲慢。
96、當學弟學妹向你打聽你們的學校時,一個新員工向你詢問你的單位或者部門時,即使你討厭這個地方,最好也客觀地評價它,不要帶自己的主觀偏見,把它描述地跟“地獄”一樣可怕。實在不願意,你也可以說:事實不是那樣的,待一段時間你就明白了。在學校沒什麽,到了社會上各種關系非常微妙,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飄到領導耳朵裏。
97、抽煙的朋友在遞煙給別人的時候,要遞兩根,接別人煙時,要接遠離自己的那根;別人給點火時,要雙手攏上去,點好後輕碰對方手表示已經點好;打火機不要連續給三個人點火,必須點第三個人時,熄滅後在打著點。
98、夾菜時,若別人先夾,且你所要夾的菜在別人的手的另一側,就應該等別人先夾好,而不是從下方或上方穿過。
99、男女一起走路時(靠右行),要讓女生走在自己右邊,因為右邊比較安全。
100、打的時,若是自己攔的車,不能自己搶著坐後排。
感悟人生---佛家經典禪語
 
佛家禪語:人生不是夢。若是夢,就怕夢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萬種,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種:心境禪定,愛心無染的人。
佛家禪語:將軍的馬寄養在禪院,對驢子十分傲慢,不久馬病了,不能上戰場,被賣到農莊拖糞車。禪師:不要因一時富貴而不可一世。
佛家禪語:應該怎樣,就表現怎樣的心,既不矯揉造作,又不虛偽處世,完全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裏心自然解脫自在了。
佛家禪語:慈愛是積抵子,亦是積福根苗,試看哪有不慈愛的聖賢;容忍是無量福德,亦是無量福田,試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佛家禪語:佛陀:凈化自己完全在於自己,別人無法代替。心要怎麽凈化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佛家禪語:君子相見,目擊道存。《黃龍慧南禪師語錄》釋:禪宗不立文字,以心傳心,君子相見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會,悟解佛道。
家禪語: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評他人,更不要在背後說他人壞話。聰明的人是不會放松自我的,他們通過勤奮學習,使自己充滿智慧。
佛家禪語:幾個小孩想做大師的學生,大師讓他們每天打掃教室。大師好久不來教室後,僅剩一個小孩天天打掃,最終這個小孩被選中。
佛家禪語: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找禪師訴苦,禪師: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佛家禪語: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法句經》
佛家禪語:譬如有人,渴乏需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於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佛家禪語: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卻被厚厚的羊絨悶得無法喘氣,最後被餓死。禪師:下決心前要對事物深入研究。
佛家禪語:蝴蝶傾慕火焰美麗的“光環”,一頭投進裏面,卻跌在油燈的油盆裏。人若盲目崇拜所謂的光環,也會像蝴蝶一樣跌跟頭。
佛家禪語: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佛家禪語:禪院附近的鹿病了,眾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後,因找不到草而餓死。禪師:過多結交酒肉朋友有害無益。
佛家禪語:人生活於世上當然要快快樂樂地活著才懂得生命,但人由於過度的自我覺知,乃至發展出“有我”的自我意識。
佛家禪語:在隋唐之間,在宗教地位上,出家僧眾始終以師道相待,他們對帝王,可以長揖問訊而不跪拜,這個傳統後來一直延續到清末。
佛家禪語:培養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毅力,歡歡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動輒求蔔問卦,心若迷時會很苦,苦在自己無法做主。
佛家禪語:食物是用來吃的;東西是用來用的;音樂是用來聽的;經典是用來實踐的。凡是錯用經典,便是辱沒了經典神聖。
佛家禪語:馬教育孩子不馱別人東西。驢譏笑:又沒馱,說這些幹嘛?馬說:等它馱了別人東西再說就遲了。禪師贊賞:防患於未然!
禪詩-《贈琴僧》:太古清音發指端,月當松頂夜堂寒,悲風流水多嗚咽,不聽希聲不用彈。--雪竇重顯。
佛家禪語:職業易生比較心,事業易生功利心,而誌業是啟發人本具的愛心、良知,使人無所求的付出。
佛家禪語:狐貍藏在寺院裏,被執役僧逮住,點著了尾巴,狐貍跑到藏經閣引燃了書籍。禪師:毫無理智地處理事情會招來大災禍。
佛家禪語:現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緣造成的,同樣,現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無始。
佛家禪語: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解:一切含有靈性的眾生,從無始到現在,被無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認自己是物體。
佛家禪語:佛陀臥於恒河畔,不進食不沐浴,想通過肉體痛苦悟道。終無果,終明白:肉體修行仍將受困於肉體,執於一念,也受困於一念。
佛家禪語:禪院附近小水坑裏的青蛙不願搬到池塘去住,結果被過路的車軋死了。禪師:不圖變遷,會為舊環境所困擾,修行亦如是。
佛家禪語:1、願要大、誌要堅、氣要柔、心要細。2、當一個人的言談和舉止懷著良善動機時,快樂便像影子般跟隨他。
佛家禪語:熱鬧中以冷靜的眼光看待一切,就會省去許多煩心的事;冷落時存一份熱切向上的心,就會享受到許多真正的樂趣。
佛家禪語:禪師在寺院空地上灑了些蜜,許多蒼蠅趕來,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腳,再也飛不起來,禪師誡諭: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佛家禪語: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佛家禪語:禪詩-《行看流水坐看雲》:閑居無事可評論,一柱清香自得聞。睡起有茶饑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了庵清欲。
佛家禪語:人的身體有殘缺不算苦,人性的殘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間的災難禍害大都是由手腳完好、心靈殘缺的人造成的。
佛家禪語:1、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能。2、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佛家禪語:禪師:胃與腳誰力氣大?弟子:腳,腳能搬動肚子。禪師:若胃不提供營養,腳搬得動嗎?事物各有所長,沒絕對一說。
佛家禪語:六道:天、人、地獄、畜生、鬼、阿修羅。五戒:不殺生、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偷盜。這些都是佛法也是世法。
佛家禪語: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佛家禪語:蝴蝶傾慕火焰美麗的“光環”,一頭投進去,卻跌在油燈的油盆裏。人若盲目崇拜所謂的光環,也會像蝴蝶一樣跌跟頭。
佛家禪語:執役僧有時把死雞丟給野狗,沒想野狗吃饞了來偷雞,被防黃鼠狼的夾子夾斷了腿,禪師: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念動災星到。
佛家禪語:一個人幾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時間太少,再勤勞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討人生真諦,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
佛家禪語:當你擁有智慧,並用智慧思索變化無常的人生,便漸漸遠離了愁苦。目空一世的人,也是最危險的人。
佛家禪語:有活力,常思考,行為清凈,明辨是非,自我約束,不驕不躁,這樣的人定會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是幸福的。
佛家禪語: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貴人,禮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
佛家禪語:問大珠禪師:多麽大算大?答:無邊際。又問:多麽小算小,答:看不見。問:大無邊際,小至不見,究竟何處是?禪師反問:何處不是呢?
佛家禪語:享受的若不是自己應得的福分,所得的收獲又是無緣無故的,那麽多是有人故意設下的陷阱,此時若眼光短淺就會落入圈套。
佛家禪語:江洋大盜給禪院布施香火錢,要求借宿,禪師:不可能辦到,因為凡我所漂白的都將被你弄黑,不同類的人很難相處在一起。
佛家禪語: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裏掉下來,每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因此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佛家禪語:我們要像大象一樣,在戰場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繼續奮戰。我們也能忍受別人對我們的侮辱和敵視,而保持內心的安詳寂靜。
佛家禪語:什麽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呢?就是愛。把犧牲當享受,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很快樂,而且活得有意義。
佛家禪語:禪師牽驢雲遊,突然驢滑向懸崖,禪師緊抓驢尾,可驢拼命掙紮,禪師只好放開:讓你得勝吧!禪師嘆:事事爭勝好鬥好嗎?
佛家禪語:一休禪師將老師的茶杯打破了。他問老師:人為什麽一定要死?老師答:世間一切有生就有死。一休說: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佛家禪語: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找禪師訴苦,禪師: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佛家禪語:陸亙大夫問南泉禪師:家有一片石,時坐,時臥,欲鐫做佛,可否?禪師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佛家禪語:本在禪寺的翠鳥想求得更安全的地方,便在無人能攀的臨海巖石上築巢,幾天後被浪濤卷走。禪師:因心中有敵,便處處是敵
佛家禪語: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心不調身,愚者調身不調心。
佛家禪語: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憨山大師醒世歌》
佛家禪語:1、願要大、誌要堅、氣要柔、心要細。2、當一個人的言談和舉止懷著良善動機時,快樂便像影子般地跟隨他。
佛家禪語:智者寂寂總無為,愚人碌碌把身縛。萬物之間無差別,虛妄偏愛何執著。整天思慮太用心,豈非犯了大過錯?摘自三祖僧璨《信心銘》
佛家禪語: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吉祥經》。註:奉養父母,愛護妻兒,從事無害事業是最大的吉祥
佛家禪語:古樹下棲息著大眼貓頭鷹。僧徒們發現樹葉中有亮點,還有扇翅膀之聲,便傳說有怪獸,人人驚恐萬分。禪師:傳聞是最可怕的怪獸。
佛家禪語:徒:如何才能獲得知識?師把徒的頭摁進水裏。師:你現在最渴求的是什麽?徒:空氣!師:對!學知識也要有這種強烈渴求
佛家禪語: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評他人,更不要在背後說他人壞話。聰明的人不會放松自我,他們通過勤奮學習,使自己充滿智慧。
佛家禪語:譬如種子別,生果各殊異,業力差別故,眾生剎不同。譬如心王寶,隨心見眾色,眾生心凈故,得見清凈剎。《華嚴經》
佛家禪語:罪從心生還從心滅。所以心為根本也。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於外相求,無有是處。
佛家禪語:敞蓬車飛馳,急拐彎處幾乘客被拋出,躺在地上大罵。楊樹:凡被拋下的,大都因自己沒站穩腳跟。禪師:災難多由自己造成
佛家禪語:聰明與智慧是不同的,否則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說呢!智慧能使人了脫生死、解除煩惱。
佛家禪語:問神山僧密禪師:請說生死之事。禪師問:你什麽時候死過?答:不曾。禪師曰:既不曾,那只有親自死一回方知生死之事
佛家禪語:賊偷東西,掏面包給狗,狗卻咬住他的腿。賊:給你面包,咋還咬我?狗說:正因你想收買我,我才判斷出你是壞蛋!禪師:智者明辨是非。
佛家禪語: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卻被厚厚的羊絨悶得無法喘氣,最後被餓死。禪師:下決心前要對事物深入研究。
佛家禪語:劇場裏,蠢人開玩笑大喊:著火了!結果上千人擁向門口,擠成一團,很多人被踩死。禪師感嘆:蠢話貽害無窮。
佛家禪語:獅子想抓兔子,見鹿走過,便去追鹿,鹿沒追到兔子也跑了。不滿足小利去追求更大希望,到頭來只會兩手空空。
佛家禪語:唯有以德報怨,才是結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要生起怨恨心,以怨報怨永遠不能化敵為友。
佛家禪語:淘金隊走在沙漠中,金子裝滿了口袋,大家勞累不堪,只有一人快樂地走著,同行者:你為何如此愜意?他笑言:我想要的東西最少啊!
佛家禪語:老僧調了敲鐘小僧的職位,讓他去劈柴。小僧辯解:我敲得很準時啊。老僧:敲鐘是要喚醒眾生,你敲的鐘聲乏力,做的只是表面文章。
佛家禪語:生活在山坡上的石頭,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踐踏與玷汙。禪師:知足常樂,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佛家禪語:蝴蝶傾慕火焰美麗的“光環”,一頭投進去,卻跌在油燈的油盆裏。人若盲目崇拜所謂的光環,也會像蝴蝶一樣跌跟頭。
佛家禪語:問:是否佛教一切人都出家?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是教一切眾生明白本有佛性,不受生死回的痛苦,不是教一切人都出家。
佛家禪語:人生因有責任而忠實,若逃避責任,則這樣的人生就是虛度。要將是非當教育,不要將人世當是非。
佛家禪語:獅子:為什麽把我關在籠裏?僧徒:這樣我們安全。獅子:這樣,你們的思想就麻痹了,籠子總有一天會破!禪師:要居安思危。
佛家禪語:一般人為什麽會得不到幸福?因為他的感受是錯的,心很亂很苦,事事懷疑,扭曲別人用意,幸福離他就很遙遠。
佛家禪語:競爭是為了不爭,競爭是暫時的一種動力;真正做到不爭而能不懈努力,即已達到看清世事,性情沈靜的境界了。
佛家禪語:揚人善事,隱他過咎,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聞他秘事,不向余說。-《優婆塞戒經-自他莊嚴品》。
佛家禪語:母雞拿著遊泳文憑要求享受遊泳健將待遇,鳳凰:此證無用。母雞說:可它是錢買的!鳳凰:凡錢買不來的東西買到了,便失去了價值。
佛家禪語:“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寬容大度,才能莊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佛家禪語: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幫助,勿以善小而不為。無求的行善,心也坦蕩;有意的行善,令人生畏。
佛家禪語:聰明的人從積聚小善開始,春夏秋冬,持之以恒,最終因功德圓滿而整個人充滿福德。
佛家禪語:問: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無兩樣,只是人們執著,才硬加區別
佛家禪語: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吉祥經》。布施是美德,幫助親友,行為無汙點,才是最大的吉祥。
佛家禪語:最好的功德莫過於慈悲心;最甜蜜的快樂莫過於心靈寧靜;最清凈的真理莫過於了解無常的真諦。
佛家禪語:佛經是佛的言論,禪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執著於文字,尋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終究不能悟道。
佛家禪語:問:我今將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這個是佛性否?答:非佛性,都是見聞覺知腦筋的作用。
佛家禪語:不必與小人結冤仇,小人自有其冤家對頭;不必向君子諂媚,君子不會礙於個人情分而給你什麽恩惠。
佛家禪語:平常心是道。《傳燈錄》釋義:平常心沒有造作,沒有是非,沒有取舍,沒有斷常,也沒有凡盛,是道之所在。
佛家禪語: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五燈會元》釋:只要明白身心一切皆空,這樣的人與佛有什麽不同呢?能徹悟自性便成佛。
佛家禪語:應該怎樣,就表現怎樣的心,既不矯揉造作,又不虛偽處世,完全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裏心自然解脫自在了。
佛家禪語:求教者問藥山禪師:怎樣才能不被外境迷惑?藥山:任由外境來去,有什麽關系?求教者:不會。藥山:什麽外境使你迷惑?
佛家禪語:日休禪師:人該活在進步中。徒弟:何謂進步?日休回答: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天天好一點,就是進步。
佛家禪語:快馬一鞭,快人一言。《景德傳燈錄》釋:駿馬只要抽上一鞭,就能遠行千裏;有悟性的人只要對他說一個字便可豁然貫通。
佛家禪語:禪師同弟子外出,見一犬嫌騾子拉車慢,在旁吠叫,被騾子一腳踢開。禪師:不要自以為是,做超越自己範圍的事,會招人厭。
佛家禪語:去除雜念,心靜如水,人的天性便會出現。不求得心的平靜,卻一味追尋人的天性,那就像撥開波浪而去撈水中的月亮一樣。
佛家禪語:黎明的到來不是因為鐘鼓的鳴響,月亮的輝照不是為了照亮路徑。大自然有自己運行的規律,處處皆是佛法。
佛家禪語:禪師把鹽撒入水杯,水鹹得發苦,更多的鹽撒入湖,湖水仍純凈甜美。曰:痛苦是鹽,容器決定鹹淡,你願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
佛家禪語:佛經是佛的言論,禪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執著於文字,尋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終究不能悟道。
佛家禪語:野狗常來寺院馱供品,有次誤將雞血石當雞蛋一口吞下,片刻就肚疼起來。禪師:不能憑直覺認識事物,否則會陷入困境。
佛家禪語:鏡明而影像千差,心凈而神通萬應。《景德傳燈錄》釋:鏡子明澈,映出影像千姿百態;心地澄清,成就眾生的法力就千變萬化。
佛家禪語:欲杜絕奸佞之徒的跋扈,須為其留條去路,若其無逃遁之處,便如堵塞鼠穴,老鼠無去路會將所有重要器物咬碎,災害更大。
佛家禪語:享受的若不是自己應得的福分,所得的收獲又是無緣無故的,那麽多是有人故意設下的陷阱,此時若眼光短淺就會落入圈套。
荊棘叢中下足易,明月簾下轉身難.
佛家禪語:人生原本就是一出木偶戲,只要自己掌握牽動木偶的線,卷放自如,不受他人左右,就算能跳出這個遊戲場了
佛家禪語:人只有空去內心的不潔,以愛心擁抱世界,世界才會擁抱他;人只有以慈悲心對待萬物,減少生命內耗,才能健康發展。
佛家禪語: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間有人罵,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卻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佛家禪語:如過蠱毒之鄉,水也不得沾著一滴-《五燈會元》。釋:要保持心的清凈須嚴格約束自己,好比途經蠱毒之地,一滴水也不沾。
佛家禪語: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佛家禪語:一教授向禪師問禪,禪師將茶水註入其杯,溢出後繼續。教授:漫出來了。南隱: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對你說禪?
1、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
2、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3、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
5、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6、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誌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 退一步天高地闊, 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余步。
7、持黃金未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
8、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
9、 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
10、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
11、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12、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13、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14、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15、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16、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
17、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18、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9、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20、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
21、可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
23、當開方便之門,應閉是非之口。
24 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25 世事茫茫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
26、 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17、“我欲”是貧窮的標誌。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非;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
19、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20、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21、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同。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喜。
2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23、存心平等,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24、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25、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26“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誇,則其德厚矣!
28、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祥,才是下手功夫。
31、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32、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
34、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 家之寶訓也。
35、積德為產業,強勝於美宅良田。
36、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38、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39、夢中冥冥有樂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40、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聖人。
44、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於把生命交給別人。
45、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
46、誹謗別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汙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於無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50、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51、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53、人不求福,斯無禍。人不求利,斯無害。
54、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
55、常常責備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56、見己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57、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減一分福澤。
58、念頭端正,福星臨。念頭不正,災星照。
59、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人冥入冥。
60、心慈者,壽必長。心刻者,壽必促。
61、骨宜剛,氣宜柔,誌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不遠,憂亦近。
62、苦口的是良藥,逆耳的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63、你當前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64、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65、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
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騙, 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棄,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癡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獻媚, 人生最危險的境地是貪婪,
人生最煩惱的是爭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人生最可憐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產是絕望,
人生最大的債務是情債, 人生最大的欠缺是智慧,
人生最大的罪過是殺生, 人生最可惡的是淫亂,
人生最善良的行為是奉獻,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
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進,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學佛, 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念佛。
66、心好命也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轉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實造於心,禍福為人招。修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67、寡言養氣,寡事養神,寡思養精,寡念養性。
68、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69、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誌。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清除了你的業障。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讓你找回了自尊。
——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70、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
71、節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72、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73、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寶殿”,即佛也。
74、忍耐好,忍耐是奇寶。
一朝之忿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小。
忍氣不下心病生,終生將你苦纏繞。
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75、寒山問拾得:“世人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我當如何處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76、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77、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常被人欺。鐵打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78、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但留方寸地,把於子孫耕。
79、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將來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
80、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81、事不三思總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82、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辦事以盡力為有功。
83、萬事得成於忍,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84、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
85、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
86、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87、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
88、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89、真正的布施,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
90、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91、學佛,就是在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
92、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93、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境。
94、知“因果”即知進退。知佛法,即得開心果。
95、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96、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97、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98、世間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99、學佛的孩子不變壞,學佛的老人不癡呆,學佛的少年永不敗。
100、不惜光陰過時悔, 黑發不學白發悔。
酒色賭博致禍悔, 安不將息病時悔。
官行賄賂致罪悔, 富不勤儉貧時悔。
不孝父母老時悔, 遇難不幫有事悔。
動不三思臨頭悔, 盲目草率錯時悔。
只要人人都獻上一點慈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